阿里云携手浙大研究团队,为敦煌壁画再“活”一千年助力

2022年 11月 23日 发表评论
腾讯云正在大促:点击直达 阿里云超级红包:点击领取
免费/便宜/高性价比服务器汇总入口(已更新):点击这里了解

阿里云携手浙大研究团队,为敦煌壁画再“活”一千年助力

文物是人类在漫长岁月中遗留下来的历史见证,是思想与艺术的无价瑰宝,更是极具科学研究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。

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更好保护文物,如何让人类文化遗产永续传承?成了不少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。

敦煌莫高窟集洞窟建筑、彩塑、绘画融于一体,富丽多彩,精妙绝伦,却不像博物馆中的藏品被悉心呵护在在恒温恒湿的系统中,保护它们需要更多科技的参与。

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董亚波和团队为莫高窟建设一套准确、实时、可实现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物联网监测设备。数以百计的传感器采集到了海量实时数据,却又带来了新的难题。

文保数据与其他行业的数据不同,不能定期清理,因为历史数据反而可能更有价值。而当所有传感器不停工作,日积月累之下,数据量变得非常庞大。

这时,如果窟区停电或者断网,传感器会在断电时存储下数据,电力与网络恢复后会同时形成巨大的数据补发洪峰,录入规模一下子就比平时高出一个数量级,这一瞬间就会让容量有限的服务器不堪重负,甚至导致数据错乱。

于是,敦煌研究院从2011年就开始建立云平台,存储管理海量的物联网监测数据,可以说是云技术刚刚出现的时候,就已经开始引入了。

上云后,敦煌莫高窟就像拥有了一个更智能、容量更大且更加安全稳定的“电子文件柜”,再也不用在担心数据丢失。

随后,查询响应速度又成为了更大困扰。当传统技术架构上承载着庞大数据时,数据存储和检索效率变得越来越低,调用长时间跨度的监测数据需要等待十秒甚至更多的系统反应时间。

年,阿里云与浙大共同发起智云实验室,进行高校数字化探索。很快,阿里云为浙大部署了一套专有云,通过阿里云积累的数据库技术,董亚波首先提出希望解决的就是数据库反应时间的问题。

董亚波表示:“当时用阿里云数据库做了测试,访问性能大概比原来有了几十倍的提升。”

此后,董亚波将敦煌经验应用到更多文物保护项目中,如四大石窟之一的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、瓜州锁阳城、浙江宁波保国寺等等,还有许多博物馆的预防性保护项目。

年起,浙大还“众筹”了校内各类分散的计算资源,并通过一条光纤,拉通了阿里云的公有云算力,建立了一朵拥有更大资源池的“众筹式混合云”。

在阿里云加持下,浙大研究团队大为受益,可以实现弹性分配、随需而用、无需排期,基本解决了各个文物保护项目实时数据记录、数据存储管理和快速查询调用的需求。

文物本体的预防性保护很难,但董亚波希望能通过技术让更多的文物再“活”一千年。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